从去年底开始,各种网络理财项目层出不穷,除去大伙耳熟能详的孩子类商品,还有各类以高收益吸引眼球的点对点,与各种名字中携带宝的非孩子类商品,一时间分外热闹,投资者则云里雾里。
今年以来,各种平台跑路事件层出不穷,面对形形色色的网络金融商品,投资者应该怎么样挑选甄别呢?选网络金融商品,第一是选平台,平台直接决定了商品是否可靠。
投资者最佳选择可靠的大平台,在这点上,银行和大型网络公司是最佳选择,即使出现风险事件,也有可以进行申诉的地方。
近期媒体刚刚揭秘的上半年十大高危理财项目,涉及到了45亿元人民币,买到这类商品的投资者自然非常胸闷。
这类商品均来自不出名的机构,都是一般投资者闻所未闻的新公司,有些公司在发行完商品4个月之后就跑路了,有的在半年之后就开始失联,让投资者不知所措。
大家建议投资者在筹备大额投资前,务必对这个机构进行一个全方位的调查,有条件的话实地考察,有的公司甚至连一个固定办公场合都没,又何谈来给投资者安全感呢?第二,不靠谱的高收益面前,投资者要留个心眼。
上述高危理财项目基本上都有着非常高的收益,动辄12%以上,有些甚至达到20|30%,除去看得到的收益以外,有的平台为了吸引投资者还额外给到投资者3|5%的推广账户返点,很多投资者由于一些蝇头小利而致使血本无归。
就现在市场情况而言,常见觉得收益率维持在4%|8%是一个相对适当的范围,远远超出这个范围的,投资者要仔细研究一下投资标的和条约,在哪种状况下可以达成这种高收益。
收益与风险相匹配几乎是金融市场的铁律,天上掉馅饼的事情真的是小概率事件。
第三看了解商品说明书、公开披露信息等资料。
眼下市面上有不少的宝,包含一些点对点、众筹商品也纷纷起名字宝,并告诉投资者一个预期收益率,这类和孩子类商品有本质不同,孩子类商品实质是货币基金,它的收益可以通过所发行的金融机构每天公布的7日年化收益与万份年化收益获得参考依据。
而其他形形色色的宝,大概是保险商品或是点对点商品,其预期收益绝不是投资者确定可以拿到的收益,投资者必须要仔细看商品说明书,弄了解在什么触发条件下才能达成预期收益。
假如有担保条约的,还要格外注意其担保企业的资质和真假,与和商品发行机构之间是不是存有关联关系,以防止投资者被所谓保本保收益的噱头吸引住。
涉及到担保的问题会比较复杂,事实上最近银监会发布的35号文已经明文需要银行不能提供含有刚性兑付内容的理财项目,不可以为理财项目提供筹资和担保,以后保本类商品将淡出江湖,在这样的情况下,投资者更要擦亮双眼仔细甄别。